2024年7月,自治區第四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博州發現,部分縣(市)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不規范,畜禽糞污隨意傾倒,統計臺賬不實,生態環境問題隱患突出。
一、基本情況
畜牧業是博州的傳統基礎產業和特色優勢產業,也是博州農業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農業農村部畜牧業綜合信息平臺(養殖場直聯直報系統)顯示,博州2023年規模化養殖場共有157家。2023年全州豬存欄7.8萬頭、牛存欄22.92萬頭、羊存欄119.38萬只、家禽存欄111.76萬羽,畜禽糞污產生量約389.89萬噸(含規模化養殖場和家庭養殖)。
二、主要問題
(一)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不規范
農業農村部、財政部《關于進一步做好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暫時不具備集中處理條件的地區自行處理的,要配備與養殖規模相適應的無害化處理設備,嚴格按照相關技術規范進行處理,逐步減少深埋、化尸窖、堆肥等處理方式”。督察發現,2023年博樂市雖然按要求建成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廠用于全州病死畜禽處置,但“建而不用”,部分縣(市)仍然采用較為落后的深埋法處置,且未按照《病死及病害動物無害化處理技術規范》中“采用深埋法,深埋坑底應高出地下水位1.5米以上,要防滲、防漏”的要求做好防滲、防漏。督察組隨機抽查全州17家畜禽養殖場發現,病死牲畜填埋地點均未落實防滲、防漏措施,存在環境風險隱患。其中,精河縣雪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雖建設了高溫無害化處理設施,但設施運行不正常,仍然將部分病死畜禽填埋在無防滲、無防漏措施的長條形坑中;溫泉縣新疆農網牧業有限公司隨意將病死牛填埋在無防滲、無防漏措施的坑中。
圖1 2024年7月31日,督察組現場發現,溫泉縣新疆農網牧業有限公司隨意將病死牛填埋在無防滲、無防漏措施的坑中。
(二)畜禽糞污隨意傾倒現象普遍
《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明確要求“畜禽養殖廢棄物未經處理,不得直接向環境排放”。督察發現,博樂市小營盤鎮新眾和養殖合作社東北側約300米處歷史礦坑中,有大量畜禽糞污及清糞廢水,形成面積約1.8萬平方米的污染區域,周圍蠅蟲飛舞,現場惡臭明顯;精河縣華墾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糞污收集池滲漏,糞污水溢流周邊外環境;溫泉縣塔秀鄉養殖園區活畜交易市場北側約0.5萬立方米糞污堆存在無任何防滲措施的裸地上。
圖2 2024年8月1日,督察組現場發現,博樂市小營盤鎮新眾和養殖合作社東北側約300米處歷史礦坑中,有大量畜禽糞污及清糞廢水。
三、原因分析
博州部分縣(市)對畜禽養殖相關工作重視程度不夠,行業主管部門對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監管不到位,畜禽糞污綜合利用工作不實,畜禽養殖企業守法意識淡薄,生態環境保護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
督察組將進一步調查核實有關情況,并按要求做好后續督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