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自治區第五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克州發現,克州尾礦庫閉庫銷號工作管理機制運行不完善,企業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致使環境風險隱患日益突出。
一、基本情況
克州共有尾礦庫29座,其中,三等庫1座、四等庫6座、五等庫22座。在用尾礦庫10座,停用17座,閉庫2座。下沉督察時共檢查尾礦庫10座(包含1座錳渣庫),其中,阿圖什市3座、阿克陶縣5座、烏恰縣2座。
二、存在問題
(一)尾礦庫閉庫銷號管理機制運行不完善,“頭頂庫”綜合治理推進緩慢
一是長期停產尾礦庫閉庫銷號工作滯后。國家應急管理部等八個部委聯合下發的《關于印發防范化解尾礦庫安全風險工作方案的通知》(應急〔2020〕15號)要求“運行到設計最終標高或者不再進行排尾作業的尾礦庫,以及停用時間超過3年的尾礦庫、沒有生產經營主體的尾礦庫,必須在1年內完成閉庫治理并銷號。特殊情況不能按期完成閉庫的,應當報經相應的應急管理部門同意后方可延期,但延長期限不得超過6個月”。督察發現,克州共計29座尾礦庫,其中應閉庫(停產3年以上)尾礦庫16座,僅阿克陶縣巨磊礦業有限公司沙子溝銅礦尾礦庫被列入2024年閉庫銷號計劃,其他15座均未開展閉庫銷號工作,其中停產10年以上的未閉庫尾礦庫6座,占應閉庫總數的40%。
二是“頭頂庫”綜合治理工作重視不夠。督察發現,新疆山月星工貿有限公司阿克陶分公司銅礦選礦廠尾礦庫、阿克陶廣新礦業發展有限公司阿克陶土根曼蘇銅礦選礦廠尾礦庫等2座尾礦庫具有較高勢能,緊鄰314國道與蓋孜河,屬于“頭頂庫”,且已停產3年以上未閉庫,但克州應急管理部門對“頭頂庫”綜合治理工作重視不夠,未采取相應安全措施,2座尾礦庫存在尾礦泄漏、?潰壩、?環境污染等隱患。
(二)企業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部分尾礦庫環境安全管理粗放
一是風險隱患排查制度執行不力。國家應急管理部《尾礦庫安全監督管理規定》、生態環境部《尾礦污染環境防治管理辦法》和應急管理部等8部委聯合下發的《關于印發<防范化解尾礦庫安全風險工作方案>的通知》(應急〔2020〕15號)等文件要求,尾礦庫主體單位要對尾礦庫壩體穩定性、污染隱患等開展全面排查,“頭頂庫”企業每年要對“頭頂庫”進行一次安全風險評估。督察發現,新疆山月星工貿有限公司阿克陶分公司銅礦選礦廠、阿圖什市瑞源礦產資源開發有限公司哈拉峻鄉銅礦選礦廠等長期停產企業普遍未對其尾礦庫定期開展安全、環境風險隱患排查工作。
二是應急管理要求落實不到位。阿圖什市鑫宏礦業有限公司哈拉峻鄉鐵礦選礦廠等停產企業尾礦庫應急預案過期未修編(超過三年未更新備案)、應急物資儲備不足、未定期組織開展應急培訓、應急演練等;阿克陶縣桂新礦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塔木鉛鋅礦選礦廠應急池中有廢水存放;阿圖什市鑫宏礦業有限公司哈拉峻鄉鐵礦選礦廠尾礦庫(老庫區)、新疆山月星工貿有限公司阿克陶分公司銅礦選礦廠尾礦庫和阿克陶縣桂新礦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塔木鉛鋅礦選礦廠應急池防滲膜破損嚴重,存在尾礦或事故廢水泄露污染環境風險。
圖1 新疆山月星工貿有限公司阿克陶分公司銅礦選礦廠尾礦庫防滲膜破損嚴重
三是亂堆亂放亂象普遍。阿圖什市興龍礦業有限公司哈拉峻鄉鐵礦選礦廠約0.4萬噸尾礦廢渣隨意堆存在尾礦庫庫區外無“三防”措施的空地,占地面積約1900平方米;阿克陶科邦錳業制造有限公司約1萬立方米危險廢物(陽極泥)露天貯存,占地面積約2500平方米,未嚴格落實“六防”要求;阿圖什市瑞源礦產資源開發有限公司哈拉峻鄉銅礦選礦廠約0.6萬噸銅礦原料無序堆放,占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
圖2 阿圖什市興龍礦業有限公司尾礦在廠區內隨意堆存
(三)相關職能部門監管缺位,風險隱患突出
相關部門對尾礦庫基本情況掌握不清,導致監管執法缺位。督察發現,克州29座尾礦庫中僅有16座被應急管理部門納入安全生產執法信息系統,剩余13座(2座在用、11座停用)均未被納入應急管理系統尾礦庫監管與統計,其中包含1座“頭頂庫”,克州應急管理部門對未錄入執法信息系統尾礦庫的日常監管與巡查不到位,對“頭頂庫”隱患綜合治理工作督導不力。
三、原因分析
克州應急管理部門對轄區內尾礦庫監管履職不到位,閉庫銷號管理機制運行不完善,閉庫整治工作進展緩慢,企業安全環保意識淡薄,未切實履行主體責任。
督察組將進一步調查核實有關情況,并按要求做好后續督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