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麻豆 美女 丝袜 人妻 中文,日韩亚洲视频,漂亮少妇高潮a片xxxx

當前位置: 首頁 / 走進環保 / 機構職能 / 內設機構 / 法規與標準處 / 規范性文件

【本部門】關于深化環評制度改革支持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意見

烏魯木齊市、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喀什地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生態環境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圖木舒克市、第四師可克達拉市、第十二師生態環境局:

為支持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自貿試驗區”)建設,以高水平保護服務新疆自貿試驗區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根據《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及自治區、兵團在強化環境影響評價要素保障方面出臺的相關文件要求,在近年來自治區及兵團推行環評改革政策的基礎上,試點探索更大力度的環評制度改革措施,制定本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黨的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疆工作的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緊緊圍繞黨中央賦予新疆自貿試驗區“努力打造促進中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示范樣板”“構建新疆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樞紐”兩大戰略任務,對標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積極承接改革先行先試任務,持續加強改革系統集成,充分發揮環境管理制度效能,服務“一帶一路”核心區建設,助力創建亞歐黃金通道和我國向西開放的橋頭堡。

二、實施范圍

自貿試驗區的實施范圍179.66平方公里,涵蓋三個片區:烏魯木齊片區134.6平方公里(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二師30.8平方公里;含烏魯木齊綜合保稅區2.41平方公里),喀什片區28.48平方公里(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3.81平方公里;含喀什綜合保稅區3.56平方公里),霍爾果斯片區16.58平方公里(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四師1.95平方公里;含霍爾果斯綜合保稅區3.61平方公里)。

三、支持政策

(一)優化區域生態環境準入管控

1.優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調整機制

依托“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數據應用系統,探索開展生態環境準入智能輔助決策,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對生態、大氣、水、噪聲、固體廢物和環境風險等環境管理的支撐,提升管理效能,促進產業發展綠色轉型。為服務自貿試驗區建設發展重大戰略,在確保生態功能不降低、環境質量不下降、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不突破的前提下,自貿試驗區相關主管部門可在銜接國土空間規劃基礎上,優化細化產城融合區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作為區域生態環境空間管控、資源開發、產業布局、城鎮建設、項目生態環境準入的重要依據,經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兵團生態環境局審核后,分別納入自治區、兵團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調整更新成果。

2.推行環境影響評價納入區域評估

對于自貿試驗區內、產業園區外,用于研發、工業或在工業、危險品倉儲、重大交通設施周邊新增居住、教育、醫療功能的成片區域,在編制國土空間規劃或詳細規劃時應開展環境影響評價,納入區域評估。其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應在土地出讓前完成,并將相關生態環境管控要求納入項目土地出讓公告提前告知企業。完成區域評估的成片區域,片區內建設項目環評管理可參照《關于印發自治區地質災害危險性等區域評估成果應用指南(試行)的通知》(新自然資函〔2022〕418號)中附件3《自治區環境影響評價成果應用指南(試行)》要求,分類實施環評形式簡化。

(二)提升項目環評效能

3.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

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分級審批目錄(2023年本)》(新環環評發〔2023〕91號)基礎上,進一步下放環評審批權限,自治區生態環境廳負責的自貿試驗區范圍內建設項目(涉核與輻射外)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權限全部下放至烏魯木齊市、伊犁州、喀什地區生態環境局;同時,結合喀什、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管委會承接能力評估結果,將自治區生態環境廳下放喀什、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的自治區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權限分別調整到喀什地區、克州、伊犁州生態環境局,喀什經濟開發區、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不再行使自治區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權限,原自治區環境保護廳《關于明確喀什、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權限的通知》(新環發〔2016〕380號)廢止。

兵團生態環境局負責的自貿試驗區范圍內建設項目(涉核與輻射外)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權限全部下放至第三師圖木舒克市、第四師可克達拉市、第十二師生態環境局。

權限下放(調整)后,自治區各有關地(州、市)、兵團有關師市生態環境局要嚴格把關,堅持保護優先、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公眾參與、損害擔責的原則,嚴格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評估、審查,依法依規加快審批,推進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兵團生態環境局將加大對有關地(州、市)、師市的幫扶指導力度,加快提升各有關生態環境部門審批能力,并加強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事中事后監管,切實保障環評制度效力。

4.擴大建設項目環評優化簡化范圍

在自治區及兵團優化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現行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自貿試驗區建設項目環評優化簡化范圍。對于《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免于辦理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手續的項目類型清單(2024版)》(附件1)內的19類建設項目,實行豁免環評管理,不再辦理環評手續。對于《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簡化正面清單(2024版)》(附件2)內的24類建設項目由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降為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實行環評簡化管理。對于符合《關于調整建設項目環評告知承諾制審批正面清單的通知》(新環環評發〔2021〕40號)要求的項目(共16大類37個小類),繼續試行環評審批告知承諾制。

5.探索小微企業建設項目環評“打捆”審批

對于符合《關于進一步優化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通知》(新環規〔2023〕4號)有關要求的同一類型的小微企業項目,在明確相應責任主體的基礎上,可“打捆”開展環評審批,統一提出污染防治要求,單個項目可不再重復開展環評。積極探索“綠島”“靜脈”等環境治理模式,建設小微企業共享的廢水治理,廢氣治理,固體廢物貯存、處置(理)等環保基礎設施或集中工藝設施,依法開展共享設施環評,明晰相應生態環保治理責任。

6.探索項目環評備案制

對于符合產業園區規劃環評要求、應納入排污許可管理(含登記管理)、不增加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列入《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環評報告表備案管理的行業及項目類別清單》(附件3)的“零增地”改擴建項目,可探索將報告表審批制改為備案制管理。排污單位應在項目建成并投入生產運營前完成報告表備案,并作為辦理排污許可的依據。

7.簡化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管理

對自貿試驗區內應辦理環評審批的建設項目,單項主要污染物(大氣中的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水中的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新增排放總量在0.5噸/年(含)以下的,建設單位無需提交建設項目新增排放總量削減替代來源說明,新增排放總量由所在轄區統籌削減替代來源,直接將新增排放總量納入建設項目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臺賬;單項主要污染物(大氣中的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水中的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新增排放總量在0.5噸/年以上、1噸/年(含)以下且納入排污許可重點管理和簡化管理的,可由建設單位在項目投產前提交新增排放總量削減替代來源說明,并落實削減替代減排措施,在取得有審批權的生態環境部門核發的排污許可證前,項目不得投入生產。新增主要污染物總量指標應納入所在轄區建設項目主要污染物總量管理臺賬。實施區域差別化政策的按差別化政策執行。

8.簡化項目環評公眾參與程序(核與輻射類項目除外)

在環評編制階段,自貿試驗區范圍內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編制完成后,建設單位應當公開征求公眾意見,持續公示時間不得少于5個工作日,并根據公眾提出的合理意見修改完善。在環評審批階段,審批部門在受理后,可同步開展審批信息公示,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審批信息持續公示時間不得少于5個工作日。公示信息發布和信息公開的其他要求按照國家和自治區現行有關規定執行。

(三)支持綠色低碳發展

9.鼓勵綠色低碳領域先試先行

對自貿試驗區內的煤電、石化、化工、鋼鐵、有色金屬冶煉、建材等六個行業類別建設項目實施重點管控,將碳排放影響評價納入環境影響評價體系。在環評工作中,統籌開展污染物和碳排放的源項識別、源強核算、減污降碳措施可行性論證及方案比選,提出協同控制最優方案,并銜接落實有關區域和行業碳達峰行動方案、清潔能源替代、清潔運輸、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等政策要求。

鼓勵自貿試驗區內重點行業企業探索實施減污降碳和二氧化碳捕集、封存、綜合利用工程試點、示范。

(四)強化綜合服務和監管

10.壓縮環評和排污許可變更審批時限

自貿試驗區內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表審批時間原則上分別不超過10個工作日和5個工作日(不含公示、聽證、技術評估時間)。排污許可證變更審批時間原則上不超過5個工作日(不含現場核查和技術評估時間)。

11.實行涉生態環境行政事項綜合審批

建設單位在自貿試驗區辦理建設項目環評審批、申領(變更)排污許可證、入河排污口設置等行政事項時,可自愿申請綜合審批,實行多項行政許可事項“一表申請、一口受理、一次評估、一次辦結”的綜合審批新模式。

12.強化生態環境綜合監管

對于列入《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重點行業生態環境管理名錄(2024版)》(附件4)的項目,要強化生態環境管理,牢牢守住生態環保底線。完善區域現代化生態環境智慧監測體系,確保監測網絡互聯互通,實現監測數據共享共用。強化環評文件編制質量監管,提升排污許可證核發質量,強化證后監管,嚴厲查處環境違法違規行為。依托綜合執法隊伍,統籌強化建設項目事中事后監管和固定污染源智慧化監管,督促企業嚴格履行生態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充分運用衛星遙感、無人機、走航監測、在線監控、視頻監控以及信息平臺,實施遠程監控監管,提高非現場監管比例。落實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制度和生態環境信用評價制度,實施差異化監管,提高監管效能。

四、其他

本意見自印發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30年12月31日。自貿試驗區內其他不符合本意見相關生態環境保護政策要求按本意見執行。本意見由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兵團生態環境局負責解釋,后續根據政策變化適時修訂。

附件:1.《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免于辦理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手續的項目類型清單(2024版)》

      2.《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簡化正面清單(2024版)》

      3.《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環評報告表備案管理的行業及項目類別清單(2024版)》

      4.《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重點行業生態環境管理名錄(2024版)》

自治區生態環境廳    兵團生態環境局    

2024年8月12日               

起草說明:關于《關于深化環評制度改革 支持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意見》編制說明

解讀鏈接: 1.【文字版解讀】《關于深化環評制度改革 支持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意見》政策解讀

           2.【圖片版解讀】《關于深化環評制度改革 支持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意見》一圖讀懂

瀏覽量:
字體:【大】【中】【小】
關閉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