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宿縣臺蘭河農業灌溉供水有限公司:
你公司《關于審批<新疆阿克蘇地區溫宿縣臺蘭河洼地水庫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申請》及相關附件收悉。經研究,批復如下:
一、新疆阿克蘇地區溫宿縣臺蘭河洼地水庫工程位于阿克蘇地區溫宿縣城東北方向48公里處臺蘭河出山口后左岸沖洪積扇,水庫壩址位于新龍口下游5.5公里處,為引水注入式平原水庫。工程由主體工程、施工輔助工程、公用工程、儲運工程、環保工程、辦公及生活設施等組成。其中主體工程由引水樞紐、引水工程、洼地水庫工程、供水線路等建筑物組成。水庫正常蓄水位1506米,死水位1495米,水庫總庫容5582萬立方米,調節庫容4037萬立方米,最大壩高22米,屬于不完全年調節水庫,工程任務以農業灌溉為主,兼顧工業供水、向地下水庫補水。工程建成后,臺蘭河天然徑流經水庫調節泄放至臺蘭河總干渠引水至灌區,供農業灌溉及人畜飲水,水庫調度運行需滿足新龍口斷面生態基流要求。本工程永久占地面積784.67公頃,臨時占地面積12.34公頃,均為荒漠草地。本工程設土料場1處,砂礫石料場1處;棄渣場2處;施工生產生活區1處;新建臨時道路10.5公里,寬4.5米,均為砂礫石路面。工程建設不涉及生活安置及生產安置人口,工程總投資170160.15萬元,其中環保投資1992.95萬元。
根據湖北黃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編制的《新疆阿克蘇地區溫宿縣臺蘭河洼地水庫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以下簡稱《報告書》)的評價結論,自治區環境工程評估中心對《報告書》的技術評估意見(新環評估〔2018〕233號),自治區排污權交易儲備中心關于本項目排污權核定技術報告(新環排權審〔2018〕151號),阿克蘇地區環保局關于《報告書》的預審意見(阿地環函字〔2018〕467號),該項目開發任務、供水量、供水范圍總體符合流域規劃環評要求,工程可研中生態基流與流域規劃環評要求不相符,須按該項目環評要求保證生態基流符合流域規劃環評要求,并在下一步初步設計中進一步優化水資源配置予以落實。在嚴格落實《報告書》提出的各項環境保護措施后,該項目所產生的不利環境影響可以得到緩解和控制,我廳原則同意按照《報告書》中所列建設項目的性質、規模、地點和擬采取的各項環境保護措施進行建設。
二、在項目設計、建設和環境管理中要認真落實《報告書》提出的各項環保要求,嚴格執行環保“三同時”制度,確保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并達到以下要求:
?。ㄒ唬﹪栏袼Y源保護。你公司應配合地方人民政府,通過嚴格落實流域退地、高效節水實施方案,落實阿克蘇地區各縣市及兵團第一師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控制指標。強化流域水資源統一管理,細化各分水口的取水總量要求,對各引水口引水量實施監控。工程任務實現的前提需符合生態保護優先、保障生態基流,配合地方人民政府建立工程與下游引水工程聯合生態調度機制,將保障生態流量下泄和生態調度要求納入工程調度運行規程。開展生態流量下泄與生態調度效果的跟蹤評價。
?。ǘ﹪栏衤鋵嵣鷳B流量下泄措施。進一步優化水資源配置,切實保障臺蘭河洼地水庫下游生態用水需求。施工期采用分兩期進行導流的方式,I期導流圍堰圍護左岸進水閘和沖沙閘,由右側束窄河床下泄生態基流;II期圍堰圍護右側溢流壩,利用已建成的泄沖閘進行下泄生態基流。初期蓄水水位僅蓄至死水位1495.0米,初期蓄水期間,新龍口址斷面下泄流量較蓄水前有所減少,蓄水期通過控制沖砂閘開度控制泄量,持續向下游供水,以滿足下游生態及灌區綜合用水。在工程引水口新龍口斷面進水閘前擋沙坎內埋設生態流量管,管道下游接泄沖閘消力池,保障運營期多水期(5-9月)和枯水期(10月-次年4月)各斷面按壩址斷面多年平均月徑流量的30%和10%下泄生態基流。以維持河流基本形態、魚類生境需求,改善下游河道減脫水狀況。同步建設生態流量在線監測系統與環保部門聯網。
?。ㄈ┘訌娝h境保護。按有關規定開展水庫蓄水前的清庫工作;加強庫區水質管理,制定庫區水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禁止建設與保護水源無關的項目;積極發展生態農業,科學合理使用農藥、化肥;開展灌區排水規劃與建設,提高農灌水利用率,減少農田排水量,降低面源污染負荷。加強庫區、取水口水質監測及取水水溫監測。
(四)加強水生生態保護。將國電引水渠首以北臺蘭河干支流劃為魚類棲息地予以重點保護,禁止新建攔河工程,常年禁止一切漁業活動。在輸水系統前附近建立攔魚、驅魚設施,采用“懸索式攔魚電柵陣”式結構攔魚設施,保護魚類不受損傷。修建過魚設施,以緩解對洄游性魚類的阻隔影響。預留資金,在配套修建過魚設施基礎上,加強工期及運行后的魚類資源動態變化監測,若魚類資源未得到有效保護,種群數量未得到改善,應通過人工增殖放流的措施來保護魚類種質資源。
?。ㄎ澹┘訌婈懮鷳B保護。優化施工布置,嚴格控制施工范圍,盡可能減少植被破壞,施工結束后及時恢復臨時占地和擾動區地表和植被。做好工程土石方平衡,不能利用的土方須及時運往棄渣場,棄渣過程中應及時防護,做到先擋后棄,設置排水溝,防洪工程,嚴禁亂堆亂棄。表土需提前剝離并回用于施工跡地的回填等生態修復,植被恢復所用物種應選擇當地適生植物。運行期應加強烏魯克亞胡楊林區生態監測,必要時開展扶壯更新措施,保護胡楊林繁衍更新。
(六)加強施工期環境保護工作。工程生產廢水和生活污水應經收集處理后綜合利用,禁止排河。采取灑水降塵和密封運輸等措施控制施工揚塵,采取加強車輛機械維護保養、施工車輛限速等措施控制噪聲污染。工程棄渣須按要求運至指定的棄渣場,優先對施工期產生的一般固體廢物實施資源化利用,生活垃圾經收集后定期運至附近垃圾填埋場處置。
四、強化公眾參與機制,在工程施工和運營過程中,應建立暢通的公眾參與平臺,及時解決公眾提出的環境問題,滿足公眾合理的環保要求。定期發布企業環境信息,并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五、開展環境監理,嚴格落實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工程建成后,應按規定程序開展竣工環境保護驗收且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運行。制定和落實各項監測計劃,就生態基流、攔趕魚設施、過魚設施、水質、水溫恢復、魚類資源及種群監測等措施的有效性開展長期跟蹤監測,適時納入水利建設項目全過程環境管理體系。適時對監測結果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論進一步按要求優化環境保護措施。項目運行3至5年,應按規定開展環境影響后評價。
六、工程施工期和運營期的環境監督管理由阿克蘇地區環保局、溫宿縣環保局負責,自治區環境監察總隊不定期進行抽查。如工程的性質、規模、工藝、防治污染、防止生態破壞的措施發生重大變動,須報我廳重新審批。自環評文件批準之日起滿5年,工程方決定開工建設,環評文件應當報自治區環保廳重新審核。
七、你公司應在收到本批復后20個工作日內,將批準后的《報告書》分別送阿克蘇地區環保局和溫宿縣環保局,并按規定接受各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檢查。
2018年11月5日
抄送:阿克蘇地區環保局,溫宿縣環保局,自治區環境監察總隊,自治區環境工程評估中心,湖北黃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