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程序的有關規定,經審議,我廳擬對下列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作出批復決定。為保證此次審議工作的嚴肅性和公正性,現將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基本情況予以公示。公示期為2025年3月17日-2025年3月24日(5個工作日)。
聯系電話:0991-4165406(兼傳真)
通訊地址:烏魯木齊市南湖西路215號,郵編830063
序號 |
項目名稱 |
建設地點 |
建設單位 |
環評單位 |
項目概況 |
主要環境影響及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
公眾參與情況 |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車爾臣河輸水工程(一期)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縣、若羌縣 |
水利發展投資(若羌)有限公司 |
新疆博衍水利水電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
工程任務為向若羌縣新材料產業園供水2000萬m3/年,實現若羌縣國民經濟和社會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同時,構建若羌縣東西向輸水通道,連接起車爾臣河、塔什薩依河、瓦石峽河、若羌河,建立若羌縣“四縱一橫、東西調配、蓄引結合、庫河聯動”的水資源配置總體格局,科學優化水資源配置和調度。 工程由引水樞紐、引水渠道(包括矩形渠道、矩形渡槽)、沉沙調節池、輸水管道、末端事故調蓄池組成,總長約166公里。引水樞紐處于且末縣境內五葦場下游車爾臣河主河道,設計引水流量3.75m3/s。工程總工期13個月。工程總投資12.47億元,其中環境保護投資1581.93萬元。 |
1、地表水環境影響及采取的環保措施 設計水平年2035年工程實施后,P=50%來水頻率下,工程引水斷面下泄水量和臺特瑪湖入湖水量滿足規劃環評擬定的車爾臣河生態水量下泄要求。引水樞紐閘前形成壅水區,流速減緩,水面變寬。工程引水時段可滿足規劃環評提出的生態流量泄放要求。工程引水樞紐設置生態流量監控系統和引水量計量設施,避免超引水;施工期和運行期生產生活廢污水處理后綜合利用或回用。 2、地下水環境影響及采取的環保措施 加強輸水系統巡查管護,一旦發現跑漏、漏水現象及時維修,避免大量滲漏引發周邊區域鹽漬化。加強引水樞紐下游河岸林草區河流兩岸地下水位長期觀測,如出現大面積地下水位持續下降現象,應調查分析原因,采取措施維持區域地下水位。 3、生態影響及采取的環保措施 施工期應嚴格控制施工活動范圍,采取植草方格、礫石壓蓋、灑水和植被恢復等措施,防治新增水土流失,禁止機械車輛隨意碾壓破壞非占地區植被,加強施工期宣傳教育,禁止施工人員捕殺野生保護動物。在工程引水樞紐引水閘前修建電趕攔魚設施,并開展塔里木裂腹魚增殖放流,魚類繁殖期可通過適時開啟泄洪閘或沖沙閘保障河流連通性。 4、環境空氣與聲環境影響及采取的環保措施 應對施工區、施工道路和施工作業面定期灑水降塵,加強道路和設備機械維護保養。 5、固體廢物影響及采取的環保措施 施工期生活垃圾經收集后運至周邊城鎮生活垃圾處理場處置,設置危險廢物暫存間收集、貯存工程施工和運行過程中產生的廢機油等危險廢物,并交由有資質單位處置。 6、土壤環境影響及采取的環保措施 應加強施工管理,禁止超范圍,施工結束后及時采取跡地恢復整治措施,促進地表結皮、礫幕恢復。 7、環境風險及防范措施 應加快實施《且末縣水網建設規劃》提出的“車爾臣河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項目”,并按照規定程序完成該項目驗收評估工作,以該項目作為2035年前本工程引水的前提,在該節水項目未建設運行時,本工程不得進行引水,避免引發生態風險。 8、受水區影響及采取的環保措施 受水區應嚴格入園企業環境準入審批,嚴格落實清潔生產要求,提升用水水平和效率,不得隨意浪費外調水資源;嚴格落實污水資源化利用要求,減少新鮮水利用量,并確保“增水不增污”。本工程引水量與園區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應匹配,杜絕引水后不能及時處理達標利用造成環境污染。 |
按照《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的規定,通過網上公示、報紙公示和張貼告示等方式收集當地公眾意見,公示期間未收到與本工程環境影響和環境保護措施有關的建議和意見。 |
聽證權利告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內,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可對擬做出批準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決定要求聽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