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國家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探索人工智能技術在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應用,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3月7日自治區生態環境廳舉辦了AI大模型DeepSeek賦能生態環境保護實踐交流講座。
本次講座特別邀請了自治區污染物監控中心技術專家作為主講嘉賓。圍繞AI大模型的技術原理、發展趨勢以及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的應用案例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重點介紹了當前熱門的DeepSeek大模型,通過豐富的實際案例展示了該技術在生態環保業務場景中的創新應用和展望。
通過此次講座,各處室(單位)負責同志對人工智能機大模型技術應用有了更直觀、更深入的了解,為今后在實際工作中應用這些新技術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廳領導在講座總結中強調,人工智能技術是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全廳系統要高度重視,積極探索。
一是強化學習意識。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大家要把學習AI知識作為提升自身能力的重要途徑,持續關注技術發展動態,主動學習、深入鉆研,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提升運用AI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自己成為既懂生態環境業務又掌握先進技術的復合型人才。
二是積極探索應用。各處室(單位)要以此次交流為契機,結合工作實際,積極探索各類AI大模型在生態環境監測、執法監管、污染防治、生態修復等各個環節的創新應用,勇于嘗試、敢于突破,打造具有特色的應用場景和案例,切實將技術優勢轉化為工作效能。
三是加強合作協同。人工智能在生態環境領域的應用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處室(單位)密切配合、協同作戰。要加強內部溝通協作,打破信息壁壘,形成工作合力。要積極與科研機構、企業等外部力量開展合作,整合資源、優勢互補,共同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生態環境領域的落地生根和創新發展。
四是確保數據安全。在應用人工智能技術過程中,要高度重視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建立健全數據安全管理制度和技術防護體系,加強對數據采集、存儲、傳輸、使用等全流程的安全管理,確保數據的安全可靠。
此次講座為自治區生態環境系統搭建了一個學習交流人工智能技術的平臺,有助于提升全系統工作人員的數字化素養和科技創新能力。后續,自治區生態環境廳還將組織相關培訓和實踐活動,進一步推動AI技術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的落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