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至26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生態環境廳與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局聯合成立的現場核查組深入喀什地區開展葉爾羌河、喀什噶爾河等2條重點河流開展“一河一策一圖”環境應急響應方案(以下簡稱“一河一策一圖”方案)現場核查。這標志著新疆“南陽實踐”經驗推廣工作已進入“一河一策一圖”方案現場核查階段。
現場核查組先后實地核查了喀什地區葉爾羌河、喀什噶爾河流域部分干流及重點二級支流,重點對流域內的喀什噶爾河上游大一級電站、天南維其克渠首、霍什拉普大橋、阿爾塔什水電樞紐等近10余處環境應急空間與設施的基本情況進行現場核對,同時對小海子水庫、蘇庫恰克水庫水源地及喀什國潤排水有限公司等重要設施進行實地踏勘。現場核查組采取“方案審核”“技術審核”“現場復核”相結合的方式,對“一河一策一圖”方案和應急空間與設施、重點環境風險源、環境敏感目標、河流基礎信息清單進行規范性審核。通過生態環境部應急指揮平臺“一張圖”,認真核查了流域內應急空間與設施識別的完整性、信息填報準確性、空間設施可用性。
現場核查組還組織召開葉爾羌河、喀什噶爾河流域“一河一策一圖”環境應急響應方案技術審核會,通過相關影像進一步識別重點應急空間與設施、敏感目標、風險源、河流基礎信息等,明確現場核查的重點內容,保障現場核查工作順利開展。喀什地區各縣市、兵團師市生態環境部門及當地水利部門人員參加。
針對現場核查發現的問題,現場核查組按照“以空間換時間,以時間保安全”的工作要求,從河流基礎信息準確性、應急空間與設施作用的合理性、應急措施的可操作性等方面提出具體的意見建議,并要求當地有關部門進一步修改完善“一河一策一圖”方案,切實提高方案的準確性、可操作性,為應對流域突發水污染環境事件提供科學的技術支撐。
目前,新疆已完成31條重點河流“一河一策一圖”環境應急響應方案的繪制工作,按時完成了生態環境部提出的工作要求。按照現場核查工作計劃,現場核查共涉及跨國界河流、跨地州市、跨兵地行政區域的8條重點河流,分布南北疆區域,計劃7月底之前完成。其余23條河流的“一河一策一圖”環境應急響應方案將以文件審核的方式進行審核核查。